不要別的,只要科學

學習愛迪生的打盹小技巧,激發你的創造力


2022年01月10日

  邊睡覺邊解決問題,你能做到嗎?

 張乃欣

 李詩源

Edison)是出了名的反對睡覺的人。在刊登於1889年的《科學美國人》的一則采訪中,這位永遠精力充沛的燈泡發明者聲稱,他每晚睡覺從不會超過4個小時。睡眠在他眼中就是浪費時間。

  但是,愛迪生可能也曾經依靠睡眠來激發他的創造力。據說,這位發明家打盹的時候,兩只手會各拿一個球,一旦睡著,球就會掉到地板上把他吵醒。通過這種方式,他可以回想起打盹時出現的一些想法,而通常情況下我們並不會記得這些想法。

Advances)上的一項新研究稱,在睡眠初期的一個半清醒階段,我們會經曆一個短暫的、創造力和理解能力都很旺盛的時期。這個半清醒的階段叫做非快速眼動睡眠第一階段(N1期)。這些發現意味著,如果能夠利用好這個處在睡眠和清醒的模糊邊界之間的階段,也就是入睡前(hypnagogic)狀態,我們可能會更容易回憶起我們的好點子。

  邊打瞌睡邊解決問題

Brain

  多導睡眠描記術(polysomnography)是一種通過監測腦、眼睛和肌肉活動以評估人清醒狀態的技術。在整個休息期間,受試者都會接受多導睡眠監測,這有助於根據腦波活動來確定他們之中哪些人處於清醒狀態,而不是處於N1或N2(N1之後睡眠稍深的階段)期。

  休息之後,被試要繼續解數學題。那些打瞌睡、進入了N1階段的人破解隱藏規則的概率,是那些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一直保持清醒的人的近3倍,更是那些進入了N2期的人的近6倍。這個「靈光乍現時刻」(研究作者給它起的名字)並不是立即發生的,而是在嘗試了許多解題方法之後出現的,這與之前關於理解力和睡眠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至於愛迪生抓球的辦法,新研究認為,沒有充分的證據說明這種方法真的有效果。於是,研究人員把球換成了一個小玻璃杯讓被試拿著。在入睡過程中把玻璃杯弄掉了的受試者有63人,其中26人是在經曆了N1期之後才把杯子掉在地上的。不過,研究結果依舊表明,我們在入睡前確實有一個創造力的「窗口」期。

  烏迪埃特說,她自己與愛迪生有相似的睡眠經曆,這啟發了這項研究。「我一直以來經常出現半夢半醒的經曆,它們都很夢幻,讓我著迷了很長時間,」她說,「過去的20年裏幾乎沒有科學家研究過這個睡眠階段,我覺得很不可思議。」

quiescence),也就是安靜地休息的狀態,可以增加發現類似烏迪埃特所使用的隱含數學規則的幾率。英國卡迪夫大學的心理學家彭妮·劉易斯(Penny

  但烏迪埃特表示,除此之外,她基本上沒有聽說過其他關於入睡過程對創造力的影響的專門研究。然而,她確實能夠指出曆史上許多關於這一現象的例子。

Kekulé)在他熬夜工作期間的‘半睡眠’狀態下,看到一條蛇在咬自己的尾巴,之後便發現了苯的環狀結構。」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創造力的「甜點」期

HaarSchooler,未參與此項目)認為,這項研究不一定能證明任何人都可以在睡眠的早期階段發掘他們的創造力。他指出,「身處半夢半醒的‘最佳地帶’也可能只是消除了研究參與者的疲勞,讓他們之後的解題過程變得更加容易。」但他也承認,這項研究有一些發現是非常可靠的。他說:「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創造性睡眠的‘甜點’期確實存在,這個階段的睡眠深度足以開發人們清醒時難以獲得的思維潛能,但又不至於睡得太深,避免了醒來後靈感全都被拋到了腦後。」

  盡管睡眠被普遍認為是腦部的「斷電期」,但從神經學角度講,睡眠是一個極其活躍的過程。數十億腦細胞迸發電信號,幫助人重新激活和存儲記憶,而且它似乎能夠神奇地激發創造力。

  烏迪埃特不僅希望能在未來的研究中證實她的發現,而且還希望能確定人們是否能利用入睡前狀態下的創造潛力,來應對現實世界的任務和問題。此外,她和她的團隊正在考慮開發腦機接口的潛力,以精確識別與入睡相關的腦電波模式,進而精確地識別出人何時處在那些可能具備出色理解力的睡眠階段,知道該在哪個時間點把人喚醒。

  「我們甚至可以教人們如何隨心所欲地進入這種創造力迸發的狀態,」烏迪埃特對此設想道,「想象一下,我們可以在參與者進入正確狀態時播放一種聲音,而睡眠過深時放另一種聲音,這樣的方法可以教會他們如何識別創造性狀態,以及怎樣才能進入這種狀態。」

  文章來源:


熱門內容

友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