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別的,只要科學

如何利用法醫學買到菜市場最新鮮的雞?


大家有沒有去菜市場買過雞呢?又有沒有擔心過這雞到底是現殺的還是已經殺了好幾天呢?

法醫買雞記

有一天,瞪蹬法醫上街買雞,問商販說這雞是不是現殺的。商販非常堅定地說這雞就是今天早上才殺的。瞪蹬便拿起拿起雞看了看,然後搖了搖頭,說:「角膜已經完全不能透視了,說明這雞起碼已經死亡超過兩天。」然後扔下雞就走了,留下滿臉震驚的商販。

怎麼樣,這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跟著法醫出去買雞,你絕對不用擔心買不到新鮮的雞!判斷死亡時間的方法有很多種,而在買雞的時候,看雞的角膜混濁程度,絕對是最方便的一種!那麼,究竟什麼是角膜混濁呢?又如何通過角膜混濁程度來判斷是現殺的還是已經殺了好幾天的呢?

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屍體死後之——

角膜混濁

角膜是一層纖維膜,覆蓋在眼球的前側最外層,角膜是透明的,透過角膜,可以看到瞳孔。而角膜混濁,意思就是角膜的透明度減低,直至完全不能透視瞳孔,最終呈現灰白色。

角膜混濁的形成及其程度主要與黏多糖和水的含量有關。在人死後不久,黏多糖和水的含量幾乎未變化時,角膜清晰透明;隨後因黏多糖的水合作用受阻,水分增加,角膜開始混濁,並隨水分的增多而加重,直至完全不透明。眼瞼遮蓋的角膜易出現混濁,角膜周圍的溫度越高越容易發生混濁。混濁的角膜外觀呈現灰白色、明顯增厚,表面有小皺褶。

  角膜混濁的醫學意義

接下去,便是重點——角膜混濁的法醫學意義。角膜混濁一般隨死後經過時間的延長而增加,所以角膜混濁的程度可作為推測死亡時間的參考。

5~6小時:角膜上可出現白色小點

10~12小時:斑點逐漸擴大,但尚可透視瞳孔,為輕度混濁

48小時:不能透視瞳孔,混濁

48小時以後:高度混濁

以上便是角膜混濁的程度與時間的大致關系。死後5~6小時,角膜上可出現白色小點;以後斑點逐漸擴大,至10~12小時發展成雲狀,但尚可透視瞳孔,為輕度混濁;15-24小時呈雲霧狀、半透明,仍可透視瞳孔,為中度混濁;到48小時以後或者更長時間,不能透視瞳孔,為高度混濁。

你們看,法醫一看就知道這雞是現殺的!

瞳孔清晰可見,如此澄澈!可以買回家燉雞湯了!

你學會了嗎?

雖然在法醫學中,通常不會單獨運用角膜混濁來對屍體的死亡時間進行判斷,但它也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來與其他屍體征象結合在一起,判斷屍體死亡時間。所以,在對屍體進行系統的檢驗時,角膜是必檢項目之一,在出具的屍體檢驗鑒定書中,也是必填項目,可見它的重要性。當然,在運用角膜混濁來判斷雞的新鮮程度,也就易如反掌啦!

特殊條件對角膜混沌的影響

那有人也會問,如果雞是冷凍過的,對角膜混濁的程度有沒有影響呢?

答案是有!角膜混濁的變化程度會受到溫度等因素的影響,上面說到的時間規律會應為溫度的影響發生一定的變化,甚至是明顯的差別。例如在寒冷的環境中,或是冷藏條件下,到48小時的時候,角膜仍可透明清晰。

那說了這麼多,如果菜場上賣的都是冷藏過的雞,那怎麼辦呢?一方面,冷藏其實是保鮮的一種手段,只有在常溫下的雞才會腐敗,對人體有害。不過冷藏了的雞多少也會發生腐敗,只是速度變得很緩慢而已,有些小夥伴還是會非常在意。不要著急,其實,經過冷藏之後再解凍的屍體,腐敗的速度會明顯加快。所以,可能你用不了多久,甚至在雞解凍後一兩個小時,你就能發現角膜明顯變得很混濁。接下去,你就可以把雞扔下,轉頭就走,留下滿臉震驚商販,他一定會想:今天丫的碰上神棍了!

喝雞湯了,祝大家從此以後都能買到最新鮮的雞!


熱門內容

友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