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別的,只要科學

用繩命美白,跨越古今的美白知識


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關西科健產業研究院張璞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我們常常用成語

即便是茹毛飲血的時代,人類也有對美的追求,來源:Pixabay.com

為什麼人會有不同的膚色?

人體皮膚顏色主要由三種生物色素構成:1,黑色素,2,胡蘿卜素,3,氧化或還原血紅蛋白。其中胡蘿卜素為外源性色素,不能由人體自身合成,主要靠食物或藥物補充,分布於表皮和皮下組織;其餘兩種色素為內源性色素,可由人體自身合成,黑素分布於表皮、氧化和還原血紅蛋白位於真皮。這三大因素中,黑素是主要的決定皮膚顏色的色素。

由於皮膚中生物色素含量和比例的不同,人類呈現多彩膚色,來源:Pixabay.com

夏天通過防曬就可以美白?

受基因、激素、藥物和紫外線照射等內外在因素影響,皮膚顏色可以分為固有皮膚色和可變皮膚色。臀部和大腿內側的皮膚,由於不容易受到日光照射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被稱為固有皮膚色,這是我們最真實的皮膚顏色,由遺傳基因決定。而可變皮膚色則是因為一些外在調節因素,比如日光照射、內分泌的刺激影響(色素沉澱)後的皮膚顏色。可變皮膚色在影響因素消失後可恢複到固有皮膚色。

一年四季尤其紫外線最強的夏季,防曬不可缺少。防曬有一個誤區是:防曬霜可以美白,其實不是這樣,多數防曬霜只能維持你固有皮膚的顏色,換言之就是防曬霜只能防止不曬傷不曬黑,至於美白,可能多半是心理作用吧。

夏季日照強烈,防曬不光是防止曬黑,更是防止曬傷,來源:Freepik.com

防曬分為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物理防曬就是利用物理學原理,依靠物理防曬劑(常見的有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的反射作用,屏蔽掉紫外線,達到防曬目的,雖然物理防曬相對不刺激皮膚但缺點是塗起來會發白,且較為粘膩。化學防曬,就是用化學成分來防曬,這種防曬霜為透光物質,可吸收紫外線使其轉化為熱量再釋放出來,以達到防曬的功效,如對氨基苯甲酸及其衍生物。化學防曬霜需要提前塗抹在皮膚上讓皮膚吸收成膜才能達到防曬效果,雖然沒有物理防曬的泛白和油膩,但相對容易有刺激感。

每年都有的防曬小課堂

看到這裏的你,去年的防曬知識還記得嗎?還記得SPF值,UVA/UVB是什麼嗎?在這裏小編再迅速幫大家喚起回憶哦。

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為UV,為波長在10nm至400nm之間的電磁波,波長比可見光短但是比X射線長。太陽輻射出的紫外線包括UVA、UVB和UVC頻段。地球的臭氧層阻絕了97-99%穿透大氣層的紫外線輻射,最終到達地面的多為UVA頻段。

UVA波長較長,可穿透雲層、玻璃進入室內透至我們皮膚真皮層,對皮膚的傷害性最大,引起皮膚松馳、皺紋、失去彈性、黑色素沉澱,加速皮膚老化並且失去透明感。UVB波長居中但是會被平流層的臭氧部分吸收,UVB會引起曬傷及皮膚紅、腫、熱及痛,嚴重者還會起水泡或脫皮(類似燒燙傷之症狀)。UVC只有極少數臭氧空洞的地方(比如澳洲部分地區)才有,所以大部分市面的防曬霜不能起到防UVC的效果。

澳洲海灘風景,隔著屏幕就能感受到強烈的紫外線,來源:Freepik.com

SPF是防曬系數的英文縮寫,表明防曬用品所能發揮的防曬效能的高低。假設某人皮膚的最低紅斑劑量有10分鐘,那麼使用SPF為30的防曬霜後,理論上可在陽光下逗留30倍時間(300分鐘),皮膚才會呈現曬傷症狀;若選用SPF為50的防曬霜,則可在太陽下逗留50倍時間(500分鐘),日常生活裏SPF25到30就已經足夠。

PA是日系防曬裏常見的表示方法。PA後面跟的「+」號越多,防曬黑時間越長。PA+通常指的是4小時,PA++通常指的是8小時,PA+++通常指的是8小時以上。

千萬不要認為防曬僅僅是女人的功課,基本的防曬常識人人都應該了解,來源:Freepik.com

來看看古人怎麼護膚,真是死了都要白

雖然現在審美情趣比較多元,但不可否認「一白遮百醜」還是常被人掛在嘴邊。中國女性追求白嫩膚質的曆史至少可以上溯千年。小編印象極深的是廣漢三星堆(距今3—5千年)出土是面具中,有眉施黛色、眼影塗藍、嘴唇與鼻孔塗朱者,可見當時的人已經有了「美」的意識。

《中國古代妝容配方》提到:早在先秦時期,古人便流行以洗米水除垢美白,稱之為「潘」。 古書《禮記·內則》雲:「三日具沐,其間面垢,燂潘請靧(tán

credit:

早期古代女性的妝粉均為較易取得的米粉。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提到「作米粉法」,即:「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必用一色純米,勿使有雜。使甚細,簡去碎者。各自純作,莫雜餘種。其雜米、糯米、小麥、麥米、穄米作者,不得好也。」

米粉的缺點在附著性不強,易滑落,此外顏色偏暗,加入動物油脂後,略有改觀,但無法與後世的胡粉相提並論。有個成語叫做「洗盡鉛華」,形容美人素面不施粉黛的樣子。但是為何用「鉛」字來形容呢?因胡粉即鉛粉,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鉛,色極白,且有光澤,在古代常被用作化妝品原料。

日本古代仕女圖中女性利用脂粉進行美白的情景,來源:Pixabay.com

早在距今3000多年的商朝,人們就發現鉛具有神奇的美白效果。不過最初的時候,人們並未發覺鉛的副作用。西晉張華在其編寫的《博物志》曾經記載「紂燒鉛粉成胡粉」,商紂王曾經命人煉制鉛粉和錫粉,美白效果驚人。

這一審美趣向發展到了唐朝,可謂登峰造極。唐朝女性服飾絢爛奔放,面部妝容更是大膽誇張。唐代美人不光要有豐腴的身姿,更要熟練掌握各種彩妝技術,複雜的妝容層次和細節修飾簡直令現代女性歎為觀止。

唐朝美人化妝大概可分為以下幾步:上鉛華——抹胭脂——塗額黃——修娥眉——貼花鈿——點面靨——點絳唇。這裏的鉛華與現代粉底的功效類似,主要作用是提亮膚色。

  吐魯番阿斯塔那187號墓出圖的《弈棋仕女圖》,誇張的潑墨胭脂妝下,面部的鉛華清晰可見,來源:吐魯番博物館

鉛能促進黑色素細胞的凋亡,對皮膚起到漂白作用。但長期大劑量使用,皮膚會變得脆弱幹裂。鉛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後會在器官沉積,嚴重時有致死危機。李時珍就在《本草綱目》裏指出:「其鉛氣有毒,工人必食肥豬犬肉、飲酒及鐵漿以厭之。枵腹中其毒,輒病至死。長幼為毒薰蒸,多痿黃癱攣而斃。」

簡單來說就是制鉛粉工人要多吃肉,也就是用肉中的蛋白質來中和鉛毒之意(當然古代人不知道中和的意思)。但通過鉛汞美白見效很快,雖然長期使用皮膚反而會黑化粗糙,嚴重者甚至可致人死亡,仍有不少女性擋不住誘惑。事實上在如今科技發達的現代,也有不少非法化妝品作坊添加大量含鉛化合物在面膜裏來標榜自己可以快速美白,使用這一類產品非常危險對皮膚傷害極大。

皮膚的冷色暖色是什麼

現實生活中,影響我們真正膚色的因素有很多,血紅蛋白也是其中一份子。受皮膚下流動血液的顏色所影響,皮膚可以簡單劃分為冷色和暖色。藍(冷)調的膚色受靜脈影響較強而帶冷,膚色可比喻為透徹的檸檬黃色調。而黃(暖)調的膚色受靜脈影響較少而帶暖,膚色可比喻為香蕉黃的色調。

怎麼知道我們的肌膚色調屬性呢?以下幾個測試可以試試看。

1。手腕的血管顏色?

-冷色:紫色、藍色血管為主

-暖色:綠色血管為主

-中性色:有藍、紫、綠、藍綠色血管

2。曬太陽過後,你的皮膚狀態是?

-冷色:容易曬傷、曬紅

-暖色:變黃褐色、變黑

-中性色:有點變紅,接著就變黃褐色變黑了

3。銀色、金色飾品那個比較適合、好看?

-冷色:銀色飾品比較適合

-暖色:金色飾品比較適合

-中性色:感覺兩個很適合

4。找一張白紙,對著鏡子把它放在你的胸口位置。

-冷色:對比呈藍色、粉色

-暖色:對比呈黃色、橄欖色

-中性色:無法具體說,有粉、有黃、有綠、有灰?

5。冷粉、暖橘調腮紅,哪個顏色比較適合?

-冷色:冷粉調腮紅

-暖色:暖橘調腮紅

-中性色:兩個顏色都可以

最後再看哪一個選項比較多,應該就能找到你的肌膚色調了。

小編為什麼要在最後強調皮膚顏色的冷暖色調呢?因為這是每一個愛美的妹子都必須明白的事情:只有更好地了解你的肌膚顏色才能找到合適你的裝扮風格,想要偷懶的時候想想我們的先人可是用生命在美麗呢,我們也是絕對不可以認輸的。當然,在愛美的同時,要注意使用健康的化妝品呦!


熱門內容

友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