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別的,只要科學

長頸鹿脖子為什麼這麼長?中國科學家最新《科學》揭曉全新答案


2022年06月03日

  今天,在一項發表於《科學》雜志的研究中,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IVPP)的研究團隊從一種奇特的長頸鹿祖先中,發現了長頸鹿頸部演化的全新證據。研究指出,雄性的求偶競爭是長頸鹿頸部演化的重要驅動力。

  對於這個問題,最著名的論戰來自拉馬克與達爾文。我們知道,拉馬克曾提出了「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的假說:根據前者,長頸鹿進食樹木頂端的葉片,需要不斷使用脖子,因此頸部變得更長;而根據後者,這些新的性狀有可能遺傳給後代,使得長脖子成為普遍性狀。

  達爾文則根據適應性演化的觀點反駁道,長頸鹿的長脖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在非洲大草原的林地中,擁有更長頸部的長頸鹿能攝取樹木頂端的葉片,因此在生存競爭中更具優勢,這樣的性狀也更有可能遺傳下來。

  達爾文為長脖子的來源提供了完整的解釋,但這個問題並沒有蓋棺定論。此後,也有科學家提出了其他的觀點:長脖子其實是雄性長頸鹿求偶競爭的武器,有助於爭取交配權。

  根據這個假說,雄性長頸鹿在求偶競爭時,會用它們長有骨質角的頭骨重重地砸向對手脖子的薄弱部位。在這個過程中,長脖子的擺動就如同是流星錘的鐵鏈,可以讓頭部的撞擊擁有更大的動能。簡單來說,脖子越長,對對手造成的傷害就越大。

  求偶競爭的假說雖然有趣,但如何驗證這個假說,成為一項巨大的挑戰。在最新論文中,研究團隊從一個早期長頸鹿物種身上找到了關鍵線索。

xiezhi。D。

xiezhi擁有一系列獨特的特征,尤其是頭部中間的圓盤狀骨質角,仿佛是在頭上長了一枚頭盔。這個物種也得名於此:獬豸(xiezhi)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獨角生物。

xiezhi可能是曆史上最適合頭部撞擊的脊椎動物。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個物種的激烈競爭?研究團隊發現環境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xiezhi生存的1700萬年前,地球非常溫暖,因此森林整體十分茂密。但當時青藏高原已經隆起,阻擋了印度洋的水汽向北方輸送,因此D。xiezhi牙釉質的同位素分析顯示,它們生活在開闊的草原上。相比於食物充足的森林環境,草原更加貧瘠,因此D。

xiezhi所面臨的情況,同樣發生在其他長頸鹿物種的演化曆程中。

  研究團隊比較了長頸鹿科與其他幾種反芻動物(包括牛、羊、鹿和叉角羚)的骨質角的形態,結果發現長頸鹿骨質角的多樣性遠超其他動物,並且呈現出多種不同的極端形態,這反映了長頸鹿中更加激烈的求偶競爭。這種激烈的求偶競爭,很可能也讓長脖子這個優勢性狀,逐漸成為現今長頸鹿的「標配」。

  對於現今長頸鹿的演化來說,這種激烈競爭的驅動力,同樣是巨大的環境壓力。大約700萬年前,作為現今長頸鹿的直系祖先,長頸鹿屬出現沒多久時,也經曆了類似的環境。東非高原從森林環境轉變為草原,長頸鹿的直系祖先不得不適應這樣的環境變化。在此期間,它們演化出通過擺動頸部、頭部攻擊對手的方式。正是這種由性選擇導致的激烈競爭,使得長頸鹿的頸部在隨後的200萬年間不斷變長。

xiezhi和今天的長頸鹿相比,盡管形態差異巨大,但卻有著奇妙的共同點:兩者都是雄性為了求偶競爭,朝著不同的極端方向演化的典型案例。

  這項研究向我們展示了,早期長頸鹿的演化很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為複雜:求偶競爭對長脖子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對食物的競爭與求偶競爭,哪個才是長頸鹿頸部演化的主要驅動力?這一次,達爾文的解釋還能站得住腳嗎?我們期待答案最終揭曉的那一天。

  參考資料:

Shi-QiStrange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


熱門內容

友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