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別的,只要科學

史上分辨率最高的原子圖像,是如何誕生的?


2021年09月15日

環球科學

安娜·布勞斯坦(Anna巢栩嘉

  請看這張史上分辨率最高的原子圖像。為了成功拍攝它,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需要捕獲一個三維的晶體樣本,再將其放大1億倍。相比於他們在2018年創造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次的分辨率又提高了一倍以上。這種捕捉圖像的方式可以幫助科學家研發新型材料,從而設計更強大、更高效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甚至研發續航時間更長的電池。

ptychography)的技術。首先,他們需要向目標樣本發射每秒約10億個電子的電子束,電子束在發射時還會發生微小的移動,好讓電子以略微不同的角度撞擊樣本。電子有時會幹淨利落地從原子間穿過,有時會與原子發生碰撞並在內部反彈直到穿過樣本。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物理學家戴維·馬勒(DavidMaiden,參與了電子疊層成像技術的研發,但並未參與這項研究)說:「現在已經能觀察原子堆了,這非常厲害,而且分辨率高得驚人。」

  這項研究標志著電子顯微鏡領域又取得了一項重要的進展。常規電子顯微鏡發明於20世紀30年代初,它讓使用者可以看到比可見光波長還要短的物體(比如脊髓灰質炎病毒)。但是電子顯微鏡依然有它的局限性:要提高分辨率只能通過增加電子束的能量,這會使能量累加得過高,以至於損壞樣本。

  疊層成像法是避開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它僅記錄電子散射後的圖案,而不直接用電子成像。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有科學家提出了相關理論,但是由於需要解決複雜的數學問題,還需要面對計算能力和探測器的限制,所以在過去幾十年中,這種方法都沒有投入實際應用。在一些早期的版本中,科學家只能使用可見光和X射線,而沒有使用對原子級物體成像所需的電子束。與此同時,科學家也在不斷改進電子顯微鏡。馬勒說:「你必須堅定地相信疊層成像,才會一直關注它。」

  就在過去幾年裏,馬勒團隊開發出一種探測器,性能足以讓電子疊層技術完成成像。2018年,他們已經掌握了使用電子疊層成像重建二維樣本的技術,並且輸出了當時馬勒所說的「世界最高分辨率的圖像」(在當年一舉奪得吉尼斯世界紀錄)。他們使用了比其他成像方法更低能量的波長,以便更好地保存成像結果。

  接下來需要挑戰的是更厚的樣本。在這種情況下,電子波在抵達探測器前會被許多原子彈開,這就是所謂的多重散射問題。研究人員發現,只要有足夠多的重疊斑點圖案和足夠強大的計算能力(根據馬勒說法,相當於「蠻力和無知」),就可以反向推算哪種原子分布可以產生這種特定的圖案。為此,他們對機器學習模型做了優化,使算法生成的圖像與實驗實際產生的圖像相匹配。

Gibson,並未參與這項研究)說:「我們已經擁有這些基礎技術了,它們正在那裏等著我們去做進一步的優化,這樣才能誕生下一代設備。」

Falcone,並未參與這項研究)表示,在電池領域就特別適合應用像電子疊層成像這樣的技術。因為在從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和太陽能)轉變的過程中,制造出可以安全儲存龐大能量的電池顯得至關重要。法爾科內說:「成像技術對電池的改進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可以借此仔細觀察相關的化學反應。」

Thompson,並未參與這項研究)說:「對於任何新技術,總需要一些時間來讓廣大的研究人員嘗試,看看它是否真的可以用於實踐。」

  法爾科內說:「當你發明了像高分辨率顯微鏡這樣的新工具時,你可能會驚訝於它到底能解決什麼問題。人們可能會用它來研究一些我們現在無法想象的對象,解決一些我們現在還不確定是否存在的問題。」


熱門內容

友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