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別的,只要科學

大規模核酸檢測,流調追蹤,「動態清零」


10月2日,山東青島機場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的民警為入境旅客辦理通關手續。圖/人民視覺

寫著「青島速度」字樣的圖文遍布媒體發布平台,志願者拿著大喇叭高喊著「小姐妹老姐妹下樓做核酸檢測」,還有數千個檢測點前排起的長龍以及身著防護服嚴陣以待的醫護人員。因青島出現3例與青島市胸科醫院相關聯的新冠無症狀感染者病例,一場聲勢浩大、被青島副市長欒新稱為創紀錄的全民大檢測在青島市進行。

在10月16日此次疫情感染源公布的當天,這一5天內超過1000萬人核酸檢測的結果發布,除已發現的13例確診病例外,沒有新增病例。大規模核酸檢測,流調追蹤,隔離治療,「動態清零」……成為全國度過疫情初期的至暗時刻後,近半年來,多地應對局部疫情暴發的法寶。

眼下,全球疫情此起彼伏,依靠對「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策略的堅守,中國成為世界新冠大流行中的一片「綠洲」。但在巨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下,這樣堅守的策略是否可持續,面對秋冬或將來臨的第二波新冠疫情,中國又該如何應對?

  大規模核酸檢測下的「動態清零」

青島的這場核酸檢測,被網友調侃為「可以同時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從10月11日晚連夜開始,3天內對青島城五區檢測全覆蓋,5天內對全市全覆蓋。到15日20時,全市采樣突破1000萬份,出結果900萬份,均為陰性。

全民檢測並非青島首創。今年5月,武漢市一小區連續兩天新增6例確診病例後,武漢市隨即啟動了對全市近1000萬人口的核酸檢測「十天大會戰」。為提高檢測速度,在增加檢測機構、檢測人員與設備這些常規手段外,武漢首次采取了單次不超過5個樣本的混檢技術。所謂混檢,即將不同人的咽拭子混合在一起檢測,如結果呈陽性,再對個人分別檢測,這一做法當時一度還引發了爭議。最終,武漢「十天大會戰」檢出無症狀感染者300名,檢出率為0.303/萬。

10月上旬,江蘇無錫火車站的無健康碼服務通道,告示提示說明:對使用老人機、沒有微信、無手機等無法出示健康碼的旅客開辟了專門服務通道,老人等旅客通過這個服務通道領取紙質版出站通行證。圖/人民視覺

在6月北京新發地疫情中,北京市同樣采取了混檢方式,全市檢測機構從6月上旬的98家增加到截至6月22日的128家,每天最大檢測能力從10萬份提升到45萬份以上。截至7月2日,共完成1005.9萬人檢測,這一數字占2019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的近50%,但檢出陽性率僅為0.00367%。

為進一步提升檢測效率,在7月22日大連疫情暴發後,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檢驗科主任劉勇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檢測技術」。劉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混采檢測由於能夠控制稀釋濃度,因此可以保證核酸病毒弱陽性的檢出。在這個新技術的加持下,大連市用6天時間就完成了主城區近450萬份的檢測。此後,新疆、雲南瑞麗及此次青島的疫情也都采用了10合1混采檢測。

在北京新發地疫情期間,《紐約時報》就評論稱,積極檢測和追蹤密切接觸者是中國能遏制疫情的關鍵。但實際上,中國並非一開始就選擇了這麼做,在吸取了武漢疫情早期防控的教訓後,才改變了防疫策略。對於此次青島防疫,比利時《最新消息報》駐華記者莉恩·維爾韋克也表示,中國與西方抗疫的最大不同在於,「只要發現一個確診病例,中國政府、衛生部門和普通民眾就會立即行動,他們不會等到每天新增感染200或300例之後再出手。」

國際公共衛生專家、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說,如果以最短時間內撲滅疫情,實現零感染為目標,國內多地大規模檢測的做法有其合理性。但從成本收益角度來看,以青島為例,是否有必要因為極少數的確診病例,就如此興師動眾、大張旗鼓地全民檢測?

黃嚴忠認為,核酸檢測的人群應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更有針對性與靈活性。在首次發現陽性或疑似患者後,相比大規模甚至全民核酸檢測,更有效的辦法是對密切接觸者等重點人群的追蹤與隔離治療。根據實際情況,還可以對不同區域人群小範圍隨機抽樣檢測,在發現感染比例高的特定人群後,再有針對性地追蹤。

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原院長姜慶五表示,核酸檢測的決策應在流行病學調查的科學規範與框架下。比如,在青島病例與胸科醫院高度關聯的情況下,應以此為重點,適當擴大範圍,做到精准控制。各地政府在決策前應多聽疾控部門尤其是上級疾控部門的專業意見。

即便有了更新更快的檢測方法,全民核酸檢測依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參與青島核酸檢測的外地支援和本地醫務人員共計上萬名,城區參與采樣的志願者達兩萬餘名。薄士榮是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關節外科的一名副護士長,她所投身的社區共有30人並肩作戰采樣,兩天累計工作608小時,最長一人一天工作15小時,人均采樣600多份。有醫務人員工作到晚上11點半,接著第二天早上3點半就起床,5點到社區領取采集拭子物資後繼續投入工作。

和其他幾地核酸檢測一樣,青島的全民檢測也是免費。青島市政府目前尚未公布此次檢測的總花費,此前,武漢集中核酸檢測的支出約9億元人民幣,由政府承擔。

中國防疫的另一個法寶是聯防聯控。在青島疫情中,需要核酸檢測的不僅是青島當地居民,北京、天津等地接連發布通知,青島來京(津)須持7日內核酸陰性證明。

張悅和朋友10月4日一起去了與市北區遙遙相對的最南端的青島黃島區,7日返京,其間並未去胸科醫院所在中風險區地區與其他任何醫療機構。但回京後,為了心安和對他人負責,還是主動做了核酸檢測,並在社區要求下簽了承諾書,而其朋友也接到了公司要求其核酸檢測的通知,並被要求居家隔離7天。近期未去青島的白亮則純屬「誤傷」,10月7日,因為票源緊張,本該從濰坊高密站上車的他買了從青島始發的票,於是就接到了社區要求做核酸檢測的通知,在結果出來前,他需要居家隔離。

10月17日,山東棗莊市舉行2020年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演練,山亭區流調人員對患者開始流行病學調查(演示)。圖/中新

  致命的院感短板

10月16日青島市舉行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此次局部疫情的源頭——系此前青島港疫情兩名感染者住院期間與普通病區患者共用CT室,因防護、消毒不規範,導致CT室被汙染引發。在10月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青島市衛健委副主任趙國磊說,此次疫情教訓十分慘痛,會將規範使用包括CT在內的診療設備納入檢查重中之重,強調確診患者必須做到單獨使用,而且一用一消毒。

這並非新冠疫情期間青島市醫療機構第一次出現院感事件。今年3月,青島市民張某某因肺部炎症就診於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先收治在發熱門診隔離病區,後轉入呼吸科病房。在發熱隔離病區期間,因醫院收治過一名後來確診為新冠的入境可疑症狀人員,導致張某某和陪護妻子成為境外輸入病例關聯病例。之後,和張某某處在同一呼吸科病區的患者和護士也被感染。

今年2月,青島市第九人民醫院還出現一名肺部慢性病患者因與同病室來自湖北天門的病患及家屬密切接觸,導致10人感染的聚集性疫情。2月中旬,青島還確診了5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指出,對於境外輸入病例的管理,分為兩種情況,專門收治新冠病人的定點醫院,因為是完整閉環,院感風險較小,而同時接收新冠病例與其他病人的醫療機構,就要做到病區嚴格劃分,大型儀器設備分開使用。

自中國新冠疫情伊始,院內感染就成了各地疫情防控戰中防不勝防的「死穴」。今年1月底,位於北京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複興醫院心內科重症監護室發生了新冠聚集性病例,共造成34人確診,另有兩人為陽性感染者。今年2月20日前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一名長期住院的老年科患者被確診為新冠肺炎。該老年患者腎功能不全,患有吸入性肺炎,女兒、女婿1月從新疆返京後,輪流到醫院探視。此後,二人先後發熱,2月17日被診斷為新冠。

新冠疫情期間,院感人數最多、波及範圍最廣的當屬哈爾濱「1傳90」的聚集性疫情。這一疫情以87歲的住院患者陳某為中心,造成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哈爾濱市第二醫院患者、陪護、家屬及醫護人員80人左右感染,數十人死亡,疫情在遼寧、內蒙古出現跨省區傳播。

陳某在3月底和境外輸入關聯病例郭某聚餐後,因腦卒中住進哈爾濱市二院,住院期間,陳某曾出現發熱症狀,但醫院未對其進行核酸檢測。之後,他被送往哈醫大附一院就診,但醫生沒有對其進行核酸檢測,而是把他直接收入到了一個呼吸科的8人間病房。此後,病毒傳染鏈條不斷延長,感染人數不斷上漲。在陳某住院期間,醫院未有效執行「一患一陪一證」制度,陪護人員多達3人,陪護人員的無序流動也是院內感染加劇的原因之一。

姜慶五認為,新冠疫情面前,暴露出院感防控的諸多短板,比如說,應專門設置的發熱門診有的地方形同虛設,患者就診時就沒有將發熱病人和普通病人分開,二者同一個大門進入,一個地方抽血化驗、同一地方拿藥。

在黃嚴忠看來,在度過了最初只接診新冠病人,其他科室停診的非常時期後,醫院如今面對的挑戰是,既要保證開展正常的醫療服務,又要預防新冠病毒的傳播。就診病人的口罩佩戴、檢測、醫院日常消毒等環節都要做到位,這不光需要更多人力、物力,也對醫院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大挑戰。

《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此次青島疫情確診的13個病例中,並沒有醫護人員感染,而是患者、家屬及數位陪護人員「中招」。實際上,自武漢疫情結束後以來,在有關新冠肺炎的院感事件中,陪護人員都占了一定的比例。姜慶五分析說,「陪護人員是我們國家的一個特色,這些人員一般文化水准較低,衛生習慣也相對弱一點」,但和病人接觸時間較長,暴露的機會更大。而且,通常醫院不給其提供住宿,陪護人員都有一定的社會活動。要防止院內感染,就要對陪護人員和醫護人員一樣嚴格要求,要求其做好個人防護,戴好口罩。

10月17日中午,湖北黃岡市黃州區,一家居公司的工人在餐桌設置了擋板的食堂內就餐。圖/人民視覺

  防境外輸入,如何與病毒共存?

過去半年來,「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成為國內抗疫的主基調。此次青島疫情的源頭——青島港兩名裝卸工人,就是因裝卸了進口的冷凍海鮮後出現感染。北京新發地疫情的源頭,最新推測可能性是工作人員接觸了被汙染的進口水產品及外包裝感染,進而形成人際傳播。大連疫情,也初步排除了國內本土病例傳播的可能性,提示疫情可能起始於海產品加工車間。

在9月15日發布的最新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簡稱《防控方案》)中,就增加了冷鏈食品加工和交易場所的防控要求。姜慶五認為,對於明確判斷來自於重疫區的冷鏈食品,應考慮拒絕進口,而對相關從業人員被感染的源頭及傳播鏈應進一步查清。

另一方面,中國面臨著境外輸入病例的壓力。某種程度上,在全球確診病例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中國像處在一片「窪地」。從3月初,國家衛健委通報境外輸入病例以來,截至10月19日,境外輸入累計確診病例為3142例。但值得注意的是,半年多來,輸入病例並無死亡。北京、大連、新疆局部疫情中,也實現零死亡,且感染者以普通型和輕症居多。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張洪濤看來,一種可能性是新冠病毒毒性在變弱,但同時,更重要的是像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這樣的公共衛生舉措在發揮著作用。在新冠病毒短時間內不會消失、目前輸入性病例零死亡的情況下,中國應探索對社會經濟活動影響最低的抗疫策略。黃嚴忠說,此前嚴防死守築起的防疫高牆,給海外人士歸國帶來諸多不便,對旅遊業、外貿也多有波及,如今在不影響防控,不增加輸入性風險的前提下,可對現有防疫政策靈活性調整。

在最新版的《防控方案》中提到,對於入境非「四類」人員,具備封閉轉運、居家隔離條件下,可以由原來14天集中隔離改為入境地集中隔離7天,再居家隔離7天的方式,在入境和集中隔離7天結束前核酸檢測,隔離期滿14

張洪濤認為,在對本土和境外輸入病例核酸檢測還需堅持的前提下,集中隔離天數或可進一步優化。「可以先在一些城市試點」,這是一個動態調整過程,如果發現感染擴大趨勢,政策還可再收緊,為了保險起見,在減少集中隔離的同時,可增加居家隔離時間。「實際上要做到外松內緊,當發現病例,就要及時追蹤密切接觸者、篩查」。另外,對於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易感人群,因感染後面臨著出現嚴重症狀的風險,還是要做好佩戴口罩、少去人員密集地區等防範舉措。

黃嚴忠認為,在這些措施做到位的情況下,輸入性風險不會增大,對於秋冬季或將出現的第二波疫情,也沒必要「口袋紮得更緊、防範措施更嚴格」。在他看來,新冠病毒最終會成為像大家熟知的流感一樣的存在,人類更重要的是學會與病毒共存。

新冠或許還不只是今年秋冬中國將面臨的最大挑戰。「我們在今年冬季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腺病毒等其他一系列疾病區分識別出來。」今年9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黃嚴忠認為,注射流感疫苗或可避免合並感染,發展成為重症,同時也可作為醫生判斷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的依據。但以往,在中國,民眾打流感疫苗的意願並不高,而今年5000萬劑的投放量又面臨供不應求的窘境。

新冠疫苗也是公眾企盼的焦點。中疾控生物安全首席專家武桂珍介紹說,目前,國藥集團中生公司、科興中維和康希諾生產的四支國產新冠疫苗已進入三期試驗,有的已進入三期尾聲。國藥集團中生公司的兩支滅活疫苗,有望今年底投入市場。但是從實驗室到接種點,還需要嚴格的審批流程。而諸如醫務工作者、疾控人員、邊檢人員等一些特殊人群已緊急注射了疫苗。

10月15日,浙江嘉興疾控在官方微信號公布了《新冠疫苗接種的有關說明》,明確注射範圍為18~59歲的易感人群,並標明價位200元/支(瓶),需要注射2劑次共400元。

但姜慶五認為,目前亟待公布的應是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指標,「起到保護的概率有多少,抗體能持續多久,還沒有一個漂亮的科學報告公布」。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也曾表示,新冠疫苗會首先在國內重點人群接種,預計到明年上半年,國內公眾才能打上安全性良好的新冠疫苗。而疫苗的量產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姜慶五說,這意味著,今年秋冬季節的疫情防控依然主要靠公共衛生政策的落實。

(文中張悅、白亮為化名)


熱門內容

友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