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別的,只要科學

養寵物的人更易抑鬱焦慮,貓奴表現最明顯?


「一個人只有在愛上一個動物之後,靈魂的某一部分才會被喚醒。」

一提到養寵物,人們往往聯想到的是「治愈系」「可愛」等字眼。而且隨著養寵物人群越來越多,有關養寵物和改善健康、提高幸福感的關系的研究也成為熱點話題。通常,人們廣泛接受一種「寵物效應」,認為動物的陪伴會給主人的健康和幸福感帶來好處。

然而近日,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的一篇論文卻與眾不同。該研究以新西蘭寵物主人的人口統計因素、性格、健康和幸福感為重點,其研究結果顯示:

與不養寵物的人相比,養寵物者更容易診斷出抑鬱症和焦慮症。而且,與其他寵物類型相比,養貓者的焦慮情緒明顯更嚴重。

寵物效應

實際上,關於「寵物效應」的研究多種多樣。一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寵物對身體健康的好處上。

例如,1980

當然同時,另一部分研究則集中在心理健康方面。以往的多個研究表明,與不養寵物的人相比,寵物主人具有較低的孤獨感、更高的自我意識以及更高的幸福感。前段時間也有一項研究發現,養狗家庭中的幼童社交和情緒狀況更好。

詳情:小時候養狗可以預防成年後患精神分裂症,養貓就不行

然而,有些研究得出的結論卻截然相反。

例如,2010

澳大利亞的一項社區調查結果也顯示,養寵物者比不養寵物的人更容易吸煙,體重指數和血壓更高,具有更多抑鬱症狀,更多地使用止痛藥。

  養寵物者更易抑鬱焦慮

為了解決以往研究之間的爭論,維多利亞大學研究團隊首先找出了爭議產生的原因。論文稱,以往的研究結果之所以存在很大差異,是因為它們的研究方法或多或少具有缺陷:樣本太小、參與人員僅限某一群體(例如只有老年人)、或忽略參與者的個性特征等等。

因此,此次研究采取了多種措施來彌補以往研究的不足。首先,他們采用七項指標來衡量養寵物帶來的好處,分別是:參與者性格特征、自評健康狀況、健康狀況診斷、心理困擾、自我意識、社區意識以及生活滿意度。

其次,為了避免樣本偏差,他們采用新西蘭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隨機挑選出年齡範圍為

為了檢驗人口統計因素和養寵物之間的關系,該研究使用二項邏輯回歸分析,發現養寵物者更有可能為女性、年輕人、歐洲人,或者有孩子、在談戀愛、有工作、生活在鄉村、生活在較富裕地區中的人。

而後,為了評估養寵物是否與性格因素相關,研究再次使用二項邏輯回歸。結果顯示,養寵物者通常具有更高的開放性和更低的責任心。但其與外向性、神經質、誠實謙虛等性格特點無關。

但讓人意外的是,研究結果還表明,養寵物者比不養寵物的人診斷出抑鬱症的可能性高

  養貓者抑鬱症狀更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是否養寵物,此次研究還重點考慮了寵物類型對健康幸福的影響。研究人員將寵物分為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所有類型的寵物主人都比不養寵物的人更容易診斷出抑鬱症,「只養貓」和「貓和狗」組的參與者的焦慮診斷率高於非寵物主人。而在性格特征方面,「只養貓」、「貓和狗」和「貓與其他動物」參與者的責任心得分均低於不養貓的人。這表示,養貓者的抑鬱、焦慮症狀很可能比養其他動物的人更明顯。

但是,由於此次研究的數據是橫向的,所以以上結果的因果方向暫時無法確定。也就是說,目前還不清楚,究竟是養寵物增加抑鬱症和焦慮症診斷的可能性,還是抑鬱和焦慮因素增加了養寵物的可能性。

一些研究人員暗示,前者可能是因為養寵物導致更大的生活壓力和更多的責任,以及在失去寵物後主人長時間的悲傷抑鬱。

實際上,這個問題最後似乎回歸到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循環中。然而,研究人員也暗示,另一種解釋似乎更為可行:健康和幸福感普遍較差的人傾向於尋找寵物作為陪伴和安慰。

某位


熱門內容

友善連結